主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关注 >
新闻

书店热的背后:实体书店回暖,不在数量在创新

2016-08-20 14:00|来源:文汇报|邵岭|


 
钟书阁芮欧店内的书架。 (钟书阁提供)
 
 
        上海书展上,多个论坛都离不开“实体书店”,因为它的全面回暖,市场的兴奋显而易见。相比之下,一些业内人士还是比较冷静,认为书店热的背后,依然离不开资本这双无形的手,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冲击依然存在
 
        作为2016上海书展的重要活动,中国实体书店创新发展年会前天举行。与此同时,就在距离会场两个街区的静安寺地段,钟书阁在一家大型百货商厦的分店正式开张———这是该民营书店品牌继落户松江区和闵行区之后,第一次进驻市中心。
 
        这两件新闻形成了一种奇妙的互文,印证着实体书店近一两年来由冷转暖的过程。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和一家家新店开张带来的热闹相比,业内人士的态度普遍比较冷静。在他们看来,市中心黄金商业地段频频向实体书店伸出橄榄枝,其背后仍然是商业资本的逻辑。毫无疑问,作为读书城市的文化地标和城市精神生活的品质体现,实体书店重新赢得市场令人欣喜;但这一行业要想真正迎来春天,需要依靠的恰恰是对自己的创新乃至颠覆。
 
 
曾经被赶出商业地段,如今又回来了
 
  从去年年底开始,书店开张的消息一波又一波传来,很多人都感受到了实体书店的回暖。
仅仅在上海,就有上海三联书店朱家角店、MUJI书店、言又几、西西弗、方所等书店相继落户,并且都是在寸土寸金的繁华商业地段。
 
        就在几年前,这个行业还在寒冬里苦苦挣扎,要么关张,要么被“赶”出城市中心地带。
 
        正因为如此,如今的这一波书店回归潮,带有一种“收复失地”的意味。不难发现,这些书店所处的地段,比当初更加“高大上”———方所在衡山路,西西弗在大悦城,MUJI书店在淮海中路,言又几在新天地。值得玩味的是,不少书店负责人都向记者透露,他们基本上都是低租金甚至零租金入驻这些繁华地段的商业地产。
 
 
书店热的背后,离不开资本这双无形的手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书店负责人向记者坦言,书店仍是一个微利的行业,对于大部分书店来说,即便是零租金也很难盈利。那么,为什么短短几年间,实体书店成了商家眼中的香饽饽?在业内人士看来,和当初书店的寒冬一样,催生这波书店热的同样是那双无形的手:资本。
 
        互联网的兴起正给实体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很多繁华地带的商场日子并不好过。言几又公司首席执行官但捷对此有冷静的认识,在这轮商业地产泡沫中,商场面临严重的竞争。一方面,他们要驱逐那些在互联网冲击面前无力还手的商家,比如服装店;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吸引那些能够带来流量的品牌商家,比如书店。另一位品牌书店的负责人说得更直白:“我们这样的书店,既能带来人气,又能提升品质,商场何乐而不为?”
 
        但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简单地因为数量增加就认为书店回暖,至少是一种不理性的乐观。还有业内人士透露,同样是在上海,在一些生意好的商场,以高租金逼走书店的现象同样正在发生。
 
 
有更多的可能性,书店才能活得更好
 
        但这一波书店热仍有意义,因为它让人们看到了书店创新乃至颠覆的可能。在业界看来,这才是书店回暖真正的希望所在。
 
        注重顾客体验,从卖书向卖文化转型,是这些新型书店的一大特点。比如钟书阁,以书店为载体,将读书会、写作研讨、艺术品展示、生活沙龙、创意集市融为一体。记者注意到,这也是当下国际书店业的趋势。英国老牌书店水石书店几年前转型,增设咖啡馆,改进阅读氛围,甚至鼓励店员和顾客交流对书的阅读体会。
 
        还有一些书店则在商业模式上走出了新路。当24小时书店成为一种高成本的行为艺术时,上海三联书店却独辟蹊径,从去年开始与一家全国连锁酒店合作,在酒店大堂开辟24小时阅读空间,不仅卖书,还可以利用连锁的优势在一家借阅之后到另一家归还。上海三联书店总经理陈启甸透露说,目前已经在全国开出了三四家这样的阅读空间,因为效果不错,接下来将在该酒店旗下的多家酒店推广开来,还将延伸到客房。
 
  可以说,通过个性化服务把自己做成品牌,使得这些书店受到了资本的青睐。而在这背后,是它们在业态上突破了传统的束缚,为书店二字赋予了新的含义,从而吸引了当今最有消费意愿的一群人。有业内人士指出,网络对实体书店的图书销售业务必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冲击,书店要活得更好,必须让自己具备更多的可能性和多样性。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