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动态 > 官方发布 >
新闻

上海书展,不说再见!到下一个最热烈的书香之夏,交换我们彼此的故事

2019-08-21 10:46|来源:上观新闻|作者:施晨露|

又一年“相约星期二”经典诵读会,在优雅的读书仪式中,今晚,上海市民与一年一度的城市阅读嘉年华告别。

走出上海展览中心,很多人的手中提着沉甸甸的书袋,更多人的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上海书展所有组织者、志愿者列队向读者告别致敬,以充满仪式感的方式,送别整整7天的阅读盛宴,向因阅读而伟大的城市,向用阅读让城市温暖的读者致意。


遇见的不只是人

连日来,上海书展主会场周边总是人潮汹涌。网络时代,买书只需点点鼠标。一个以实体书为主体的传统形态书展,为何总能吸引读者不畏酷暑?

“我来自一个500万人口的国家,在上海书展看到的这一切让我震撼。”书展第一天,上海中心52层朵云书院旗舰店——开业一周,这里就迎来2.63万人次读者,挪威作家罗伊·雅各布森用母语朗读自己的作品《奇迹的孩子》,在他眼中,上海书展就像是一个奇迹,“amazing(神奇)!”

“每年都分批带不同的员工来上海。”杭州晓风书屋连续第7年来沪参展,董事长朱珏芳回忆这一路走来,忍不住红了眼眶,“民营书店当时遭遇困境,上海书展是给我们打鸡血的地方”。她难忘,来了7年,许多读者成了老友,“每年一开幕,就到我们的展位来买一个子恺布袋。听听读者对产品的意见,也是我们年年来的重要目的。”上海作协副主席薛舒周六一早主持“红色起点”主题创作《白纸红字》《起来》新书发布会,前者介绍党的第一个文学组织“左联”诞生始末,后者是《风云儿女》电影摄制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历程的纪实。“没想到年轻人对埋藏在城市深处的红色记忆这么感兴趣。”看到读者排起长队,薛舒感慨,作家身上的责任又重了些。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7天里做了14场活动的嘉宾,是读者眼中的书展“劳模”;害怕乘飞机的日本作家森见登美彦坐了14个小时的船赶来上海;新科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身体不适仍往返于多个会场,对谈分享交流……书展期间,每天超过百场各类阅读活动在主会场和分布全市的百余个分会场上演。这是书与人的相遇,更是人与人的相遇。为什么来书展?答案不言而喻。有什么能比指尖拂过书页的触感更加真实?有什么能比寻找同道、发现同道的心情更加激动?这种真实,这番激动,属于读者,属于作者,也属于出版人。



“劳模”陈子善的14场活动,只有一场是自己的新著《说徐志摩》

 


《大圣来也——郑派悟空戏写真集》首发式上,“大圣”真的来到了现场,上海书展也成为传统文化艺术推广的立体舞台。

曾收到习近平主席回信的日本青年中岛大地讲述他所亲历的中日青年交流,“坐到一起促膝长谈,最能加强彼此的理解”。在东京一家出版社工作的他说,在上海书展也感受到了这份职业共同的信心。中国外文局派出两位外籍编审专家来书展当“店员”;来自剑桥大学出版社、麦克米伦教育出版公司、企鹅兰登书屋等11家出版机构的欧洲青年出版人代表团在朵云轩木板水印藏书票、博古斋明刻本线装书籍前驻足,第一次见到中国传统图书印刷装订技艺,他们说,中华文明令人震惊和兴奋。


欧洲青年出版人代表团在朵云书院广富林店

除了新书首发,与图书有关的艺术首展,以图书为核心的文创产品都成为今年书展新亮点。书展前后,朵云书院旗舰店开到上海中心52层“离天空最近的地方”,出版“国家队”中版集团将第一家自营书店落地上海,中信书店的触角深入闵行莘庄。书展首日,徐汇区宣布与世纪出版集团合作1.8万平方米超大型阅读文化空间——上海之光徐家汇书院,成为献给这座城市的又一份书香大礼。

“上海人真喜欢读书!”漫步书展,不时听到这般耳语,说话者可能是外埠出版社工作人员,可能是从长三角甚至更远的地方赶来的忠实读者,可能是新上海人老上海人。言语间,有惊叹,有骄傲,有幸福。在书展,最珍贵的是人与人相遇,遇见的不只是人,更是未来出版的新思路,产业方向的新启发,对出版承载文化传承使命担当的更深的感受与理解。

读到的不止是书

书展活动逾千,有一场新书分享会让记者尤为感动。作者魏瑞红是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社工师、全国三八红旗手、河北省作协会员,也是一位轮椅上的“瓷娃娃”——成骨不全症患者。坐在台上的魏瑞红看起来比一般成人“矮”不少,人们看不到的是,因为疾病,“20岁换上假牙,用助听器,戴深度眼镜,无法行走……”她说,“瓷娃娃”们遇到的困境其实人人都会经历,只是他们提前面对了,“把克服困境的经验写出来,大家都能获得这份经验,成为全社会的经验”。《你是我的宝贝——病童家庭心理读本》是国内第一本罕见病领域心理健康读本,在魏瑞红看来,每个人都有绝望自卑的时刻,也都应该学会关爱、接纳的能力,找到自信的方向,端看如何看待生命的意义。

新书分享会台下,有特意赶来的罕见病患者家庭,也有普通读者,触动心弦的交流在会场一角,在书香和阅读者的围绕下展开。谁说书展只是“读”书?在这里,读到的是传统、是中国、是世界,更是生活的真味,生命的真义。

魏瑞红说,出版方是她的伯乐,看到的不是商业价值,而是生命的价值。而书展给予的正是让价值凸显的平台。连续两年,手语翻译出现在国学馆“七天七堂课”,让听障读者也能用自己的“母语”聆听一流文史学者讲座,甚至通过手语翻译架设的桥梁与学者直接沟通。多年来,身穿橘色衣服的“小橘子”志愿者活跃在书展现场,今年志愿者队伍比往年扩容近一倍,还多了12位英语、法语、德语、日语翻译志愿者。在上海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心工作的谢影年年带着儿子来做“编外”志愿者,她说,今年,孩子也学会了在书海中寻找自己喜欢的书,享受书展带来的快乐。

“有你,世界更大”,译介外国文学学术作品为主业的上海译文出版社提出这句口号。在书展,这个“你”,是每一个用心做好书的“你”,每一个为好书找到读者的“你”,更是每一个读书的“你”,爱书的“你”。阅读,构筑了我们的家园,再向更广阔的世界延伸。7天书展是这座城市阅读精神生活的切片,也是这座城市细致服务踏实奋斗的缩影。

不说再见,阅读的风景、价值的传递,时时刻刻上演。等到下一个最热烈的书香之夏,交换我们彼此的故事。故事的半径,将会辐射得越来越远。

栏目主编:施晨露文字编辑:施晨露题图来源:蒋迪雯 摄
视频采制:王清彬

  • 分享到: